疫情来袭,鼠年春节,人们都在家隔离,对旅游业影响巨大。有数据估计若疫情覆盖整个上半年,“停摆”将造成全年旅游收入45%左右损失,能否在下半年弥补要看恢复速度强度;2020年春节期间的旅游业损失约在5500亿左右,如果疫情持续到清明节,那清明节可能损失大致在530亿左右,如果持续到“五一”,那“五一”假期的可能损失大致在1400亿左右。疫情持续的时间越短,市场恢复的可能就越快;疫情持续的时间越长,市场恢复可能就越慢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在一次公益直播中表示,这次疫情会加速整个旅游业的兼并收购和行业洗牌,提升行业集中度。在这个过程中,要尽量避免造成整个旅游产业链过大的震荡。
宋瑞表示,对于企业来说,这个时候最关键的是维持住现金流和资金链,其次就是怎么把人留住。资金和人力可能是这个时候最为关键的。这主要从七个方面着手,第一是先“静下来”。第二是“活下去”。第三是 “稳住人”。第四是“控支出”。第五是“看好路”。第六是“预备起”。第七是“远谋划”。要外观其变,内省自身。企业在核心业务上,在内部流程上,需要思考可以有什么样的措施优化资源调配、产品研发、业态整合、IP运营、用户管理、渠道维护、人力资源、硬件维护等等。很多时候“人”其实是最核心的竞争力,尤其是骨干员工。怎样想办法通过各种方式、情感的方式、价值观的方式,稳住核心人员是最重要的。而疫情结束后,什么样的产品会受到市场关注,现在该做哪些准备?尤其对于大企业来说,应该销售哪些产品,比如在线化的营销,包括在线咨询,甚至在线培训,未来都可能成为热点。 因此,怎样构建产业链到价值链,从劳动密集型到信息数字化,从单一组合型到多元复合型的长远规划,这些是很有必要的。
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厉新建认为,疫情结束后,文旅企业在恢复的进度上,因为商务需求等方面的刚性,住宿业会优先于景区行业复苏,旅行社保险需求尤其是健康相关的保险产品面临新机遇,对OTA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,包括集中度、渗透率、美誉度、资源控制、市场规模等方面都会有所提升。自然研学、户外生存技能研学、个性化定制产品、小团产品、深度游产品增长会较快。
桂林榕湖景区已开始有序开放
目前,各地都出台了支持旅游业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。厉新建认为,当前的政策重点在于保住供给侧的生产服务能力,疫情过去之后,还需要迎来需求侧的动能,激发具有旅游需求组织能力的企业快速运转起来。他认为,有流量、能带货的才是王道,需求能汇集,市场才能复苏,供应商才有饭吃,产业才能缓过来。厉新建建议,文旅企业要立足解困,着力长远。要破局的思考,更要加强相互沟通,保障发展能力。
同时,厉新建认为,呼吁政府临时政策支持和既有政策的改进,政府可立足长远进行政策评估。企业和政府都需要从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看,考虑到旅游业具有很强的外部环境敏感性,除了寻求政府部门的政策性补贴外,还要做长远谋划,包括建立中小旅游企业发展基金等。此外,还要共同推动休假制度的调整,积极推动落实带薪休假、完善带薪休假相关制度建设,尤其是在疫情可能造成假期透支的情况下。他认为,这是如何权衡当前困难和长期需要的问题,实行带薪休假等便利化措施,可以降低集中出游消费,从而在未来碰到类似公共事件时也有利于降低损失。
声明:本媒体部分图片、文章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人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站删除。